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診所公告

99年12月25日(星期六)正常看診
100年1月1日(星期六)休診

厭食非厭食

小筠(化名)因為暈厥被送到醫務室,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認識她的都說她太瘦,偏偏就她自己老嫌自己大腿太粗、臀部太寬,還四處打聽有什麼減肥良方可以專瘦大腿和臀部的。和她一起用餐的人其實壓力都蠻大的,倒不是說她什麼都不吃,而是吃得很講究。這個講究並不是說她非魚翅燕窩不入口,而是說她對食物的熱量及營養成分算得很精,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把努力大半個月的減肥成果化為烏有!可是啊,小筠從來不說自己在減肥,她只是很謙虛地說自己比較注意飲食罷了!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趕走失眠~讓美夢成真

案例】
小鈞一向很好睡,不管在哪裡睡,只要一碰到枕頭,五分鐘不到就會沈入夢鄉。即使有時工作壓力大,有點用腦過多的感覺,不太容易入睡,也是過幾天就好,不至於對日常生活有太大的影響。直到幾個月之前因為一件重要的case連續熬夜,每天都要凌晨一點之後才能上床睡覺,心裡還在想著沒有忙完的工作,竟然一個星期都到天快亮了才似乎睡著,不久之後就要起床上班。白天的精神也因為晚上睡不好而顯得渾渾噩噩的,加上頭痛欲裂,讓他十分苦惱。即使case結束了,工作的壓力也減輕了,但是身心俱疲的狀況卻延續了下來。

憂鬱症的另一個觀點

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登載了一篇有意思的流行病學報告,研究者利用母親陪罹患憂鬱症的小孩看醫師的機會,評估她們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態。結果發現在完成評估的一百一十七位母親之中,有三十六位(佔百分之三十一)出現焦慮、憂鬱等精神相關症狀,其中十六位達到憂鬱症的診斷標準,二十位為恐慌症,二十位為廣泛性焦慮症,另有兩位酗酒,一位有嗑藥情形。值得注意的是,罹患憂鬱症的十六位母親之中,只有五位正在接受精神科治療。

全身都有蟲在爬?~蟲蟲危機

         在綜合醫院裡工作的精神科醫師都必須負責一項業務:照會。當其他科的住院病人出現精神症狀,或是醫護人員發現病人以前有精神科病史時,便會知精神科醫師前往診視病人,並予以適當的處置建議。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哲學的慰藉~~第五章被認為心碎時的慰藉---十一月好書介紹

哲學的慰藉 Alain de Botton 究竟出版

        到精神科門診來看診的個案中,大概有一半是為情所傷,更精確地講是為『愛情』所傷。每天要絞盡腦汁安慰這些愛情宗教的信仰者實在是一件累人的事。不過,看了這篇介紹叔本華的文章之後,卻發現我們都只是在浪費時間。為何?且看以下分解。

哲學的慰藉~~第四章被認為有缺陷時的慰藉---十一月好書介紹

哲學的慰藉 Alain de Botton 究竟出版

第四章 被認為有缺陷時的慰藉
      『知道自己說過或做過什麼蠢事實在沒什麼大不了,我們還必須學習更重要的一課:我們不過是個蠢蛋。』~蒙田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何謂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

        生活在科學昌明的二十一世紀,我們已經習慣了『生物醫學模式』,也就是將人體物化為一部構造精密的機器,人類會生病是因為外力的侵犯(如外傷,感染)或內部零件故障(如癌症,腦中風,內分泌疾病)造成人體這部機器無法順利運作。而治療的方式也著重在不當外力的排除,如使用抗生素殺死病菌,開刀修復組織或切除腫瘤;或是用其他物質(藥物)來控制內在系統的平衡。然而,人類終究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要求重視心理因素對人類健康之影響的聲音亦從未間斷。而且,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類的心理狀態與肉體的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心身醫學便是以這樣的認識為出發點,主張用『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來看待並處理現代人的各種健康問題,成為現代醫學越來越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

偷窺事件的省思

我常對來看我的朋友說:『人活著,就不可能沒有壓力。令人擔心害怕的事件是壓力來源,令人興奮雀躍的事件也是;就算你不問世事,還是要面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喜怒哀樂,根本逃不了!所以,認真面對自我及環境的種種不安與威脅,才是平安度日的不二法門。』但是,要想安安靜靜過日子的人所要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了!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正想盡辦法發覺,或根本是泡製許許多多的『新聞事件』,若非如此,誰會一直盯著新聞頻道?他們的收視率調查怎麼會攀高?廣告收入怎麼會好?只是,我們就只能被這些『重口味』的新聞牽著鼻子走,跟著歡呼,跟著生氣,跟著失去說『不』的道德勇氣?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哲學的慰藉~~第三章遭遇挫折時的慰藉---十月好書介紹

哲學的慰藉 Alain de Botton 究竟出版

     一個沒有真正登陸的颱風『梅姬』,卻是台灣今年目前為止造成生命財產損失最鉅大的自然災害。全球氣候正在急速變化中,我們所感受到的是一次比一次驚人的雨量,以及大雨前後漫長的乾旱,越來越極端化的氣候,代表天災地變將越來越頻繁。社會上大多數人仍相信『風調雨順』是常態,也習於找個政治人物來承擔『廢弛職務,釀成巨禍』的責任,在宰殺替罪羔羊之後大多數人便回家繼續太平清夢。但恐怕我們必須更認真思考這一切,更謙卑面對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才能更珍惜現有的一切。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哲學的慰藉~~第二章缺錢時的慰藉---十月好書介紹

哲學的慰藉 Alain de Botton 究竟出版

        現實生活常讓人覺得十分痛苦的。不是因為吃不飽或穿不暖,而是不自由與尊嚴被剝奪的羞辱感。生活在2010年的台灣是極端難過的,因為過去的記憶、當下的幸福與未來的夢想,都可能被暴力瞬間摧毀。所謂暴力,來自一千多枚飛彈、來自政治迫害、來自貪污腐敗、來自司法制度崩潰、來自爭權奪利、來自每個人面對壓力時的懦弱、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蕩然無存。於是,我們需要哲學的慰藉。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哲學的慰藉~~第一章不受歡迎時的慰藉---十月好書介紹

哲學的慰藉 Alain de Botton 究竟出版
作者被譽為『英國文壇的奇葩』,一位書評人還說他『連掃把的傳記都寫得出來,而且這柄掃把在他筆下絕對是活靈活現。』加上封面上陳列兩排貼著哲學家名字的藥罐,暗示當我們可以藉由某位哲學家的啟發來解決自身的某種困擾,便吸引了我把它買回家讀囉!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診所特色

        這是一家『精神科』專科診所,但這不是一家專門治療『精神病患』的診所。如果可以,我寧願選擇做為『心身醫學科』。但因為衛生署所核可的西醫專科裡沒有這個選項,所以只好用『精神科專科診所』來掛牌。

憂鬱症網搜榜首 府城讓位台北

        台南市並非台灣人口最多的城市,但2009年Google Trends網路關鍵字趨勢分析,全台最常搜尋「憂鬱症」的城市台南市居榜首,精神科醫師許森彥認為,或許與衛生單位大力推廣憂鬱症防治,金融風暴發生時 南科、科工區一度大裁員,習慣用網路找資訊的科技人等勤上網查詢有關。

壓力是健康的第一殺手--張老師月刊特稿

職場壓力vs.生理》工作壓力─生理不適─工作壓力,環環相扣。
        許多人在面對工作壓力時,會有頭痛、肩頸部酸痛、胃部不舒服或失眠的經驗,一旦壓力反應的效果超過負荷,各種壓力病便會排山倒海而來。

大台南是憂鬱之城嗎?(台灣時報專訪許森彥醫師)

       全台最多人上網查詢「憂鬱症」的城市是哪?根據網路關鍵字趨勢分析顯示,去年網路搜尋「憂鬱症」一詞最多的城市為台南縣市,即將升格大台南市的台南縣市雖非台灣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卻是最多網友上網搜尋「憂鬱症」的城市。

四成憂鬱症是躁鬱症(中華日報專訪許森彥醫師)

記者黃微芬/南市報導

   隨者憂鬱症防治觀念的宣導,民眾對憂鬱症的認知普遍提升,主動尋求醫師協助的風氣漸開,不過精神科醫師許森彥臨床上發現,四成以為自己是憂鬱症病例其實是躁鬱症,特別是是輕躁或混合型躁鬱症患者更不易被發現,如果沒正確診斷出來,一味使用抗憂鬱的藥,有可能會使躁症情況愈來愈糟。

台南是憂鬱之城?(中華日報專訪許森彥醫師)

記者黃微芬/南市報導
   台南是憂鬱之城?在台南市執業的精神科醫師許森彥發現, Google Trends網路關鍵字查詢「憂鬱症」一詞中,台南在2008、2009年都是全國各城市榜首;許森彥對此表示,這反映台南民眾普遍關切憂鬱症議題,會想要上網了解;但他也提醒,網路資料只能供參考,有問題還是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搜尋憂鬱症 台南網友最多(聯合報專訪許森彥醫師 )

【聯合報╱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
        據統計,去年台南地區最多網友上網搜尋「憂鬱症」一詞,精神科醫師許森彥昨天說,民眾在面臨不景氣和失業潮的壓力下,對憂鬱症的相關訊息很有興趣,但許多人不懂得區分憂鬱症和躁鬱症,應由專業醫師協助走出病症陰影。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憂鬱症


        我第一次和曉君見面的地點是在醫院的急診室觀察區,她的身上插著鼻胃管,墨黑的活性碳將整根管子塞得滿滿的。其他工作人員試著探問她的情況,卻都被她的淚水與沉默所拒絕。老實說,我對這種拒絕一樣是束手無策。
        幸好,我請護士小姐幫她移去讓她很難過的鼻胃管,換來她對我的一絲好感,我才有機會知道她的遭遇

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淑惠是個白白淨淨的小個子女孩,從外表就可以推知她小心謹慎的個性。她會被家庭醫學科醫師轉介到我的門診,主要是雙手的龜裂與脫皮太過嚴重。見面之前,我已經知道她每天要花小幾個小時的時間重複洗她的手,即使雙手的皮膚已經因此龜裂受傷、即使這樣的動作已經讓她的主管想把她解職,她還是無法停止這樣的行為。

酒精濫用


老陳可不是一般人,早年就投入紡織廠經營的他,即使到了紡織業已經被歸為夕陽工業今天,手上仍然有國內外三家工廠日夜不停地生產著,北美還設有一處經營據點,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在自家企業裡歷練,為接班鋪路。不過,這麼一位功勳彪炳的企業家,一旦換上病人的服裝,卻也只是一個病奄奄的老人。

失眠症(Insomnia)


誠平一向不太容易入睡,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樣子了,幸好類似的狀況時好時壞,還不至於對日常生活有太大的影響。直到幾個月之前連續加班了一個星期,每天都要凌晨一點之後才能上床睡覺,心裡還在想著沒有忙完的工作,還得擔心睡過頭遲到,又不敢放心睡。經過一個星期的磨難,工作的壓力減輕了,但是難以入睡的狀況卻延續了下來。

壓力調適


俊傑一向是個很認真負責的人,加上資質聰穎,在校成績總是名列前矛。從研究所畢業後很順利地進入人人稱羨的電子產業界工作,說他沒有滿腔熱情與抱負是不可能的。剛進公司的前幾個月,他埋首於上級所交付的任務之中,結果也都能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俊傑對自己的表現實在滿意極了!但是,他對公司倒是開始有些不滿意之處了。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


在遍訪名醫一年多,卻無法見效的情形下,明蕙心不甘情不願地來到精神科門診。

一開始只是左上腹有點悶痛,和明蕙一同在輪班的同事有這個症狀的比比皆是,她們去看過醫師也只是說消化不良罷了,吃點藥就會好。但是,明惠可不這麼想。平常就很注意自己身體健康的她,知道左上腹疼痛所代表的意義,胃炎、胃潰瘍、心臟病、肋膜炎等等均有可能,甚至也有人的盲腸炎是痛左上腹的呢!她馬上探聽到腸胃科、心臟科及婦產科的權威醫師,並安排就診。

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明天是正雄第一次在老總和眾多公司高層面前口頭報告的日子。為了這次的報告,正雄幾個星期來幾乎廢寢忘食,胃痛、頭痛、失眠搞得他快撐不下去。同事們看他形同枯槁,紛紛來安慰他:「沒事的,以平常心去做就好了!」這是每一個晉升到某個職等的同仁都必須要接受的考驗,對正雄來說,要報告的內容是他再也嫺熟不過的工作流程,實在不足以構成太大的壓力啊!殊不知讓正雄心裡七上八下的是一件埋藏二十多年的秘密。

神經性厭食症

玉萍因為暈厥被送到醫務室,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認識她的都說她太瘦,偏偏就她自己老嫌自己大腿太粗、臀部太寬,還四處打聽有什麼減肥良方可以專瘦大腿和臀部的。和她一起用餐的人其實壓力都蠻大的,倒不是說她什麼都不吃,而是吃得很講究。這個講究並不是說她非魚翅燕窩不入口,而是說她對食物的熱量及營養成分算得很精,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把努力大半個月的減肥成果化為烏有!可是啊,玉萍從來不說自己在減肥,她只是很謙虛地說自己比較注意飲食罷了! 

精神分裂病(Schizophrenia)


玉婷躲在機台旁邊,用驚恐害怕的眼神環視四周的同事們,她們的眼神中除了驚恐與害怕,還多了一絲疑惑:這位相處兩年多的好同事到底發生什麼問題了?
在電子公司工作兩年多,從未婚的小姐到育有一女的媽媽,玉婷在工作上所得到的不只是相對豐厚的薪水,還經驗到人生中許多美好的過程。然而,這一切卻突然變了調!一開始是失眠,連續數個星期的失眠,讓玉婷幾乎失去思考的能力。再來是幻聽,明明身邊沒人,卻聽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還會聽到要自己去自殺的聲音!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老蔡雖然生就一副「老板」的身材,體態中廣,但是目光攝人,絕無一絲腦滿腸肥的不堪。相反地,他的心思細密,記憶力驚人,一點都不輸給他所賣的電腦產品。此外,他的酒量奇佳,應酬起來一把罩,讓他的公司獲利豐厚,是個十分成功的資訊產業經營者。那麼,如此強悍的人,怎麼會成為我的病人呢?理由很簡單:老蔡的成功在於「智者千慮」,但他的罩門也在此!

同性戀

故事是從一個哭哭啼啼的母親帶著一個心不甘情不願的女兒來到門診開始的。長得很漂亮的女兒年方花信,卻愛上一個女人,母親因為不能接受女兒的性傾向,所以否認、憤怒、自責,經過一段驚天動地的爭執之後,她們妥協的結果是找專家鑑定看看這樣子算不算病態!

經前症候群


曉如的家人、朋友都知道,她的「好朋友」要來之前最好不要太接近她,因為那幾天她會變得非常奇怪!她會變得很容易發脾氣,很沒有耐心,動不動就賞你一頓白眼。如果和她一同用餐,還會發現平常很注意節制熱量攝取的她在那幾天特別喜歡吃甜食和澱粉類的食物,似乎忘了這些食物對她身材的危害。或許是因為這樣,她在那段日子裡經常愁眉深鎖,若有所思。所幸,過幾天之後,一但經期來了,她的反常也就消失了。但是,下一個月可能又要

危機與轉機-克服焦慮

 月菊在公家機關服務已經十五年了,雖然調過幾個不同性質的單位,但謹慎認真的個性讓她在每個時期都有不錯的工作表現。即使這兩三年奉命到這個以開創新局為使命的單位,她還是穩穩地過著她的每一個為民服務的日子。直到兩個多月前的某一天,主管把她找去,交代她一項新的任務,這個動作卻改變了她的一生。
         原來,月菊先前的工作都是以文書作業為主,由她一個人抄抄寫寫便可以交差,很少需要別的同事幫忙配合。新的工作卻完全相反,她要負責管理單位的財產,雖然名義上是管物件,但實際上是管人,而且還是管所有的人!這個劇變可是讓她慌了手腳。加上前一任管理者交接的項目含糊不清,她又不好意思要求對方改善,就這麼莫名其妙地走馬上任了。
        兩個多月來,月菊不斷地思索著:「要怎樣才能把事情做好?」但一想到可能遇到的困難,就讓她不知道如何開始著手。她緬懷著過去自己優秀的工作表現,擔心這次會砸了招牌;她更擔心同事如果拒絕配合,她就不可能管控好單財產的狀況了。這種將要失去控制的感覺,讓她睡不安枕、食不知味,短短兩個月體重就瘦了6公斤!每天要出門上班都像是要被押赴刑場殺頭,萬般艱難;下班回家之後,就像僥倖逃過一劫,但對明天的擔憂馬上又襲上心頭!
        身心煎熬了兩個月之後,月菊終於鼓起勇氣到精神科就診。醫師花了不少時間才釐清哪些是真正的外來壓力源,哪些是月菊加在自己身上的「虛擬」壓力源。客觀上,後者比前者的份量大得多,但月菊已經被自己的心智迷惑了,就像追著自己尾巴的小狗,怎摩也無法自我解脫。        
         這個危機,才剛開始爆發!
【案例說明】
      像月菊一樣的案例其實俯拾皆是。在門診的病患之中,近來多了許多原本生活安定的公教人員或專業人員(例如醫師)。相較於1990年代,二十一世紀頭幾年實在是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從921大地震、911事件、反恐戰爭到SARS波,似乎沒有一年是風平浪靜的。加上政權替換、進入WTO等等政經體制的變動,這幾年來整個台灣社會的劇烈變動讓許多人都喘不過氣來。
      相較於原本就在「江湖」上打拼的人來說,從事公務員、教員、專業人士等職業的人是生活穩定的一群。但這幾年的變動讓這些人士的太平日子也起了風波。公務人員從原本管人的「官」變成經常成為被抗議對象的「公僕」,政府瘦身行動加上人民對新政府的高度期待,讓許多公務人員感嘆不如歸去。教改的腳步蹣跚,出嘴的比動手的人還多,也讓許多教員千方百計想提早退休。消費者意識抬頭、供給面飽和與資訊取得容易化之後,原本藉專業知識凌人的「師」字輩人士也深深意識到時不我予的窘境啦!外部環境的變化所造成的效果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生活在這個時代,很難沒有焦慮感。適度的焦慮甚至是推動個人提升自我的必要條件。但像月菊這樣因為工作任務的調整而完全慌了手腳,就絕對不是健康的反應。焦慮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很快地就會超越原本引起焦慮的原因,讓焦慮的個體深陷於慮病的恐慌之中。就像一串連鎖反應,急速地將一個人的理智淹沒於焦慮的大海之中。
     和憂鬱的人不一樣的是焦慮的人經常不認為焦慮是一種病態。事實上,正常的焦慮和病態的焦慮也很難去界定。診斷上醫師會用焦慮感「可不可以自我控制」來加以區分,但問題還是存在,因為每個人對「可以控制」的程度定義又不相同。筆者便經常在問診時發現可以長年忍受躺床超過一小時以上才可以入睡的患,他們所報告的睡眠情形是「尚可」。也有一遇到生活上的小事件就出現心悸、失眠、頭痛的患者,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性子急」或是「神經衰弱」,卻不曾想到自己其實是焦慮過頭了!
        要降低焦慮感,自我覺察是很重要的。當你覺得肩頸或下背不緊繃痠痛、當你覺得心悸胸悶、當你覺得心煩氣躁、當你覺得失去耐心、當你覺得記憶力大不如前、當你覺得難以入睡或多夢、甚至當你覺得經常頻尿或手心冒汗,你都得停下腳步檢查自己是否不知不覺間陷入焦慮的泥沼了。運動是最值得推薦之減低焦慮的方法。每天三十分鐘,流些汗,讓心肺功能有機會「小操一下」,你會發現胸中鬱積的壓迫感會顯著降低。如果你連一天挪出三十分鐘作運動的要求都無法達成,那你更應該好好擔心自己的時間安排已經有礙健康了。
     光做運動固然解決不了現實的危機,卻可以在其中培養解決危機所需要的強健體力與清明腦力。老話一句:「人情急則無智!」放慢腳步,反而可以讓你找到抵達終點的最佳捷徑;拼命盲動,只是讓你成為追著自己尾巴的小狗而已。

恐慌症


當巧玲罩上無塵衣帽,一種奇特的感覺便開始孳生。隔著護目鏡往外看,週遭的事物變得有點不太真實,像在看電影,但又比電影多了些立體感。這裡是自己每天工作的地方,所做的動作是再也熟悉不過的製程,身邊的同事也都是相處多時的老搭檔,但今天巧玲卻突然覺得這一切變得陌生。
「或許是剛換班的不適應吧!」頭有點昏昏的,最近睡得不太好的巧玲試著安慰自己,畢竟進公司已經三年了,雖然幾個月前工作的單位調動,但自信應該已經上軌道了。然而,今天真的不太一樣,呼吸有些困難,「到底有什麼毛病?」巧玲開始有些擔心了!
        突然,一陣心悸襲來,胸口好像被狠狠地揍了一拳!心跳一下子變得好快,喉嚨似乎被卡住,根本喘不過氣!「天啊!難道我會就這樣死掉嗎?」巧玲馬上坐了下來,試圖用深呼吸來緩和胸口的不適。但是,她還是覺得非常難過,手腳發麻,甚至連頭皮都麻麻的,之後,她失去了知覺…

別讓憂鬱找上你


小筠(化名)走進諮詢室時非常害怕,對第一次接受心理諮商的她,因為陌生而緊張的表情躍然臉上。小護士告訴我,小筠是生產線的助理技術員,因為組長發現她最近上班時精神不濟,還經常亂發脾氣或暗自哭泣,所以替她安排了這次的會面,希望我能幫忙瞭解小筠的狀況,看能不能幫忙她。

厭食非厭食


小筠(化名)因為暈厥被送到醫務室,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認識她的都說她太瘦,偏偏就她自己老嫌自己大腿太粗、臀部太寬,還四處打聽有什麼減肥良方可以專瘦大腿和臀部的。和她一起用餐的人其實壓力都蠻大的,倒不是說她什麼都不吃,而是吃得很講究。這個講究並不是說她非魚翅燕窩不入口,而是說她對食物的熱量及營養成分算得很精,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把努力大半個月的減肥成果化為烏有!可是啊,小筠從來不說自己在減肥,她只是很謙虛地說自己比較注意飲食罷了!
然而,小筠越來越瘦卻是個不爭的事實。伴隨著體重下降而來的是內分泌失調,她的月經已經連續半年沒有來或是只來一點點。皮膚日漸失去光澤之際,還長出細細黑黑的毛。小筠自己也知道不對勁,但又害怕體重增加是胖到不想胖的地方,因此更加注意飲食,規定自己只吃熟悉的那幾樣食物,稍有失誤,她就會用催吐或使用瀉劑將食物排出體外。
結果呢?小筠在幾次上班時暈倒之後,被強制送到醫院打點滴補充營養。經由醫院的營養師與內分泌科醫師細心調教之後,她的體重回復到原本的九成左右,便順利辦出院回家了。
經過「深造」之後的小筠更加熱衷於體重控制,嗯,應該說是「雕塑身材」。不到三個月,她的體重又下降到需要住院的地步。幾次出入院之後,醫護人員漸漸失去對她的耐心,小筠的家人、朋友也覺得她太不可思議,加上體重劇烈變化所造成的身體不適,她感到強烈的絕望與失落,開始出現割腕的行為。
當眾人都感染到這份絕望的時候,精神科醫師便成為「死馬當活馬醫」的另類選擇了。
和一般人一樣,小筠原本蠻排斥精神科醫師的,但日漸虛弱的身軀與外表的變化卻讓她拒絕的立場鬆動了。幾次病榻旁的長談化解了她的戒心,也讓醫師逐步瞭解到執著於光鮮外貌的她其實有一顆脆弱不堪的內心。父母從小離異,把她托給祖父母照顧。雖然衣食無虞,但別人異樣的眼光與對父母親情的渴望讓她的童年仍充滿不安全感。『吃』曾經是她的最愛,當口腹之慾獲得滿足之際,她的空虛寂寞也似乎得到滿足。於是,她在小學畢業時就有了『傲人』的體重,但這樣的身材卻讓進入青春期的她更加自卑。
於是,小筠開始努力控制體重,一開始也真的成效卓著,很快就有了另一種『傲人』的體重。只是,她控制得了身材卻控制不了內心的空虛不安,身體對食物的渴望讓她開始破例狂吃,狂吃之後的愧疚後悔又讓她拼命減重。原本想控制體重的她反而被體重所控制了!
望著眼神呆滯的她,我還在思索該怎麼治療這樣的患者。
【說明】
其實,自己跑到精神科門診,對著醫師說:「我好像得到厭食症了!」的人不在少數,但他們往往只是食慾不佳,和神經性厭食症完全無關!無奈神經性厭食症是Anorexia Nervosa的翻譯,而且本來Anorexia就是lack of appetite的意思,這樣的誤會也就值得諒解了。
神經性厭食症的主要特徵是病患過度在意自己的體重與身材,從而採取限制飲食、催吐或過度運動等手段,以達到減重的目的。這樣的行為會導致「續發性停經」,也就是說,病患在初經來洗之後,出現至少連續三次以上月經沒來報到的情形,強化了神經性厭食的「病態」。
以往在歐美社會,女性過度注意身材是很普遍的現象,曾有調查指出美國的女大學生有三分之二左右曾經因為要瘦身進行節制飲食的行為。西風東漸之後,類似的風氣也在東方社會流行起來。流行病學的報告也指出近二十年來東方社會女性罹患神經性厭食症的比率有急速攀升的現象。
神經性厭食症的病因不明,所以也沒有確切的治療方式。患者大多不是自願就醫,對於自己的病情報告也多採避重就輕、含糊應付的態度,更讓想在這方面有所貢獻的學者頭痛不已。很有趣的現象是患者其實對食物非常有興趣,甚至會花很多時間精力為他人準備食物。患者也經常偷偷吃東西,再想辦法催吐。撒謊、偷竊等行為也經常出現在神經性厭食症患者身上,患者其實是衝動控制的問題,飲食上的表現只是冰山一角。
依據神經性厭食症的臨床表現,可以區分為限制型與催吐型。限制型的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只會用控制飲食的方式減重,催吐型的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則會加上催吐的行為。後者出現物質濫用或其他衝動性行為的機會較大,因為催吐所造成的電解質不平衡,則使他們的併發症更加多樣化。但無論是哪一種患者,併發嚴重憂鬱症發作的可能性都在50%左右。在精神科門診所發現的厭食症患者,很多都是因為憂鬱症就醫時才被醫師發現她們有厭食症的情形。
女性厭食症患者比男性多20倍。從許多病患的心理結構剖析中發現,患者與母親的關係泰半呈現緊張、矛盾的特徵,患者發病的年紀大多在青少年中晚期(1320歲發病者佔85%),正是個體尋求獨立的階段,都可以作為精神動力學說的佐證。
心理治療上必須先克服治療關係不易建立的特徵。治療的目標在培養新的好習慣以取代舊的壞習慣,但成效不彰。藥物治療可以嘗試SSRI類的抗憂鬱劑,可能有些幫忙。患者接觸醫療的第一階段必須先將其體重恢復!病人體重過輕時,愚笨與固執是無法避免的特徵。原因是養分不足造成腦神經細胞的功能退化,焉能不笨?大家都還記得我們的細胞膜主要的成分就是脂肪吧!

趕走失眠~讓美夢成真


小鈞一向很好睡,不管在哪裡睡,只要一碰到枕頭,五分鐘不到就會沈入夢鄉。即使有時工作壓力大,有點用腦過多的感覺,不太容易入睡,也是過幾天就好,不至於對日常生活有太大的影響。直到幾個月之前因為一件重要的case連續熬夜,每天都要凌晨一點之後才能上床睡覺,心裡還在想著沒有忙完的工作,竟然一個星期都到天快亮了才似乎睡著,不久之後就要起床上班。白天的精神也因為晚上睡不好而顯得渾渾噩噩的,加上頭痛欲裂,讓他十分苦惱。即使case結束了,工作的壓力也減輕了,但是身心俱疲的狀況卻延續了下來。

許森彥精神科-LOGO的由來




在設計診所的廣告招牌時,參考了幾位前輩的店招,發現一個代表診所的標誌(LOGO)可以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於是,我開始思考該用什麼標誌來表現診所的精神。

     我所熟嫻的身心醫學強調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這套包括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系統就像太極圖中的陰陽兩極,各有所長,又互為表裡。許多與壓力相關的身心症狀都可以用自律神經失調的理論來做解釋,我所採用的治療手法,包括藥物、放鬆訓練、認知行為治療等,也無一不是基於這種認識發展出來的。再者,幾年來在累積的患者大多是因為睡眠的問題前來求診的。先師 李宇宙醫師曾介紹美國睡眠醫學會的會徽就是一個很像太極圖的標誌,更加強我想把太極的意象做為主題的想法。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高爾夫球女將曾雅妮訓練開銷最大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的重要性已經慢慢被認識,但實際操作上仍有許多瓶頸,價格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們的收費是每小時兩千元『新台幣』,大概是國外諮商師的三十分之一,但仍然被視為高收費的治療項目,使用率偏低。 
諷刺的是國內患者在求神問卜、算命或是尋覓各種偏方的花費上卻是一擲千金,反應的是一種追求超現實的神奇魔法及迫不及待的焦慮感。而這種期待奇蹟與不耐,不正是患者徬徨無助時的症狀嗎?
     我建議在人生的低潮或是重大轉折時,例如轉換職場、面臨健康危機、進入婚姻之前、離開婚姻之後等等時機,可以找專業人士進行4-6次的心理諮商,每週進行一次,以一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加上『新台幣』一萬元左右的花費,好好檢視過去,整理自我,再進入下一階段的人生。如此,或許可以減少日後許多的懊悔與遺憾,應該是很值得的!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阿凡達憂鬱


        到電影院欣賞3D版的阿凡達影片之後的第二天,我在網路上看到『阿凡達憂鬱』這個名詞。趕緊自我檢查一下身心狀況,發現除了被那副單一尺寸特殊眼鏡壓迫的兩側太陽穴疼痛及因為電影院不給信用卡優惠導致荷包透支的不平之外,我似乎沒有太多負面的情緒。後來發現這是由網路事件引發出來的新聞,有太多侷限性,無法推及一般大眾的反應。除了可以炒個幾天新聞,讓更多人掏錢進電影院之外,大概不會真的造成一波憂鬱潮。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利他能(Ritalin)


今天的一則社會新聞和精神科有關,雖然兒童我不是主要診治的對象,但看到『兒童古柯鹼』這種聳動的標題,實在感到不安。幸好,晚間就看到台大的恩師高淑芬教授出來闢謠,讓不實的報導所造成的傷害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