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


在遍訪名醫一年多,卻無法見效的情形下,明蕙心不甘情不願地來到精神科門診。

一開始只是左上腹有點悶痛,和明蕙一同在輪班的同事有這個症狀的比比皆是,她們去看過醫師也只是說消化不良罷了,吃點藥就會好。但是,明惠可不這麼想。平常就很注意自己身體健康的她,知道左上腹疼痛所代表的意義,胃炎、胃潰瘍、心臟病、肋膜炎等等均有可能,甚至也有人的盲腸炎是痛左上腹的呢!她馬上探聽到腸胃科、心臟科及婦產科的權威醫師,並安排就診。

三位名醫果然名不虛傳,聯手加起來安排了十多項「精密」檢查,雖然健保卡被蓋了好幾格,檢查的過程也備極艱辛,但明蕙還是咬緊牙關撐下去,她總是告訴自己還這麼年輕,一定要努力找出病因,並加以治療,讓自己恢復健康!

檢查結果一一出爐,但除了胃鏡報告說胃部有一點輕微的發炎之外,沒有異常的發現!醫師說要生活作息正常、注意飲食,過一陣子再追蹤就行了。「但是,我」明蕙還想開口,護士小姐卻已經將她由座位上提起,並安排下一位病患就位看診了。「就這樣子而已嗎?」明蕙在走出醫院大門時仍覺得不可置信,「一定是有某個地方沒檢查清楚!」這是她第一回和醫師交手後最肯定的看法。

接下來的一年之中,明蕙持續不斷地探聽哪一位醫師有不錯的口碑,哪家醫院有很罕見的病例報告,然後她就排除萬難去就診,但往往得到的是一切沒有問題或是模稜兩可的回答。除了一開始的左上腹疼痛之外,明蕙也開始出現心悸、頭痛、腰酸、輕微腹瀉或便秘等等症狀,食慾和睡眠也開始變差,這讓她更相信身體真的有毛病,但是,為什麼醫師都檢查不出來?

在台灣,這時候一定會有熱心的親友建議要去看中醫,甚至是某某秘方或到神壇求神的意見都在所難免。明蕙雖然是在「高科技產業」工作的科技新貴,但也不可免俗地去這些地方求助一番。偏偏得到的意見分歧,讓她更無所適從。漸漸地,無心工作的狀況讓上級看不下去,她自己也知道這段日子以來的表現大不如前,又考慮到身體的問題,於是決定主動提出辭呈,要好好「養病」。

當她看醫師看到醫師都怕她的時候,開始有醫師委婉地建議她要到精神科看看,但是她所感受到的不是專業的良心建議,而是被拋棄背叛的苦惱!直到某一位家醫科醫師告訴她:「頭腦也是身體的器官之一,而且還是最重要最複雜的器官。妳所出現的症狀不是心臟、胃或其他單一器官的病變所能解釋,說不定是自律神經方面的問題」,她才半信半疑地敲敲精神科診間的門。


【案例說明】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的字源「hypochondrium」是用來解剖學上形容肋骨下方的區域,個人以為有點像中國人所講的「膏肓」。所謂「病入膏肓」是指「沒得醫了」的狀況,而「慮病症」也可以說是「考倒醫師」的情形。

        由精神醫學的診斷守則來看,「慮病症」所指的是一種對身體症狀的錯誤認知與由此認知產生的過分焦慮,造成病患在社會生活及職業功能上嚴重障礙的狀況。這樣的情形必須持續六個月以上未能改善,且必須排除其他嚴重精神疾病者才能確定診斷。資料記載美國人慮病症的盛行率約在4-6﹪,遺憾的是本國內並無嚴謹之流行病學報告可資引用。男女性別並無罹病率的差異,好發年齡則是在20-30歲間。對於慮病症的病因則是眾說紛紜,從知覺過於敏感、社會學習論到「藉生病來懲罰他人」的陰謀論(精神動力學假說)都有人講,而且還被寫在精神醫學教科書中呢!

      「慮病症」令群醫束手的特點是病人不相信醫學檢查的結果!典型的病人都是訪遍名醫,卻查無實証,可以說明他所在意的身體症狀。即使再權威的專科醫師親口保證,都無法讓他完全放心。當然,所有的測量都有誤差,所有的檢查都有可能的遺漏。一般人可以藉由多次測量來提高對結果的信心,但是慮病症患者則沒有辦法「安心」,從而苦於過度的擔心與所衍生的種種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慮病」不等於「慮病症」!在很多情形之下懷疑自己身體罹患某種疾病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例如目睹親人心臟病發後擔心自己是否也會如此喪生、知名人物罹患癌症的消息也經常讓相關科別的醫師忙上好一陣子。但是大部分的人是很善變且健忘的,會持續擔心自己罹患某種疾病達六個月的時間者並不多見,經由專家解釋之後還固執己見者就更少了。所以,「慮病」是正常的,而「慮病症」則是棘手的病症。

        另外要說明的是「慮病症」患者有80﹪可能同時符合焦慮症或憂鬱症的診斷。或許是慮病症患者經過長年的折磨之後逐漸產生焦慮或憂鬱的症狀,或許是慮病症本身就是焦慮症及憂鬱症患者的症狀之一。看診醫師必須很小心地區別兩者的關係,確定誰因誰果,才能對症下藥。

        不過,慮病症的治療效果並不好!藥物治療只能改善相關的焦慮與憂鬱症狀,各種心理治療的成效亦無堅實的證據支持。以筆者的經驗,醫病關係是決定治療成敗的關鍵!醫師將信心傳達給病人,讓病人願意依靠,才能阻止病患繼續四處求醫,不但節省了珍貴的健保資源,又減少了過程中病人可能蒙受過度醫療所帶來的風險。 
        你會不會擔心自己是慮病症的患者?如果你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我也要開始為你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