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別讓憂鬱找上你


小筠(化名)走進諮詢室時非常害怕,對第一次接受心理諮商的她,因為陌生而緊張的表情躍然臉上。小護士告訴我,小筠是生產線的助理技術員,因為組長發現她最近上班時精神不濟,還經常亂發脾氣或暗自哭泣,所以替她安排了這次的會面,希望我能幫忙瞭解小筠的狀況,看能不能幫忙她。
不過,這樣的會面太突兀,太不自然,花不少時間暖場之後,我才慢慢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
原來,小筠算是公司的資深員工,但她的工作和生活一直無法取得平衡。數年來一方面要應付輪班工作所帶來的身心疲憊,一方面又要獨自照顧小孩,經常是下夜班後累到癱在床上,還得擔心小孩子會不會意外受傷。聽她講述自己如何在壓力的夾縫中求生存,我不禁感佩女性堅忍不拔的韌性。
但是,鐵打的身體也經不起這樣子的折磨吧!小筠最近4-5個月的睡眠狀況比以前更糟,心情更低落、工作表現退步,已經到了令長官側目的地步。所以她被要求來進行諮商,應該是必要的合適安排。
瞭解了小筠最近的狀況之後,我們把焦點放到她的成長經驗。原來,她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內向害羞的女孩,很多事情都是往自己肚子裡吞,小小的身軀不知道裝了多少苦水!即使學校功課表現不錯,她還是沒有辦法自我肯定:『我只是靠死背得分數罷了!』是謙虛,也是自我貶抑的壞習慣。
到電子公司上班是很多人的願望,小筠也是滿懷憧憬參加應徵。看起來乖巧的她當然被錄用,一做就數個年頭過去。當初一同進公司的人不少都升任管理幹部了,但小筠一方面是要照顧家中的小孩,一方面是因為睡眠一直不好,直接影響的工作時的表現,所以一直沒有晉升的機會。看著同一組的新進妹妹們越來越年輕,她心中的落寞越加沈重。
在一件工作上不愉快的事件之後,小筠整個崩潰了,她怎麼都睡不著,頭腦胡思亂想,無法集中注意力,上班時經常發呆,連續被打了好幾個『XX』,組長是她的老朋友,實在看不過去,剛好聽到我講『憂鬱症』的課程,就千方百計安排他和我會面。
經由診斷性會談,我診斷小筠罹患了重鬱症,開始安排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公司亦配合給予一個月的休假,以利病情恢復。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小筠的憂鬱症狀已經顯著改善,並開始恢復工作。
我希望小筠能繼續接受追蹤治療,並維持這份得來不易的工作機會。
祝福她!

說明】
憂鬱症是台灣社會的流行病,這句話的意思是台灣很多人都得到憂鬱症了!但到底台灣有多少人得到憂鬱症呢?這個數字很難估計!根本的困難在於憂鬱症不是一種生理機轉明確的疾病,而是一堆用『診斷條件』定義出來的症候群。
因為生活事件導致一時之間調適困難,進而出現憂鬱症狀的情形人,被稱為『適應障礙併發憂鬱症狀』,這是憂鬱症中最輕微的一種。所謂生活事件可以包羅萬象,由考試挫敗、情場失意、工作上的不愉快經驗到親人過世,都可以是肇事元兇。這個階段的憂鬱症狀也比較輕微,除了心情不好之外,生理驅力(食慾、睡眠、性慾)的改變、認知思考的特徵(鑽牛角尖、猶豫不決、負面思考)及行為改變(無心工作、懶散、抽煙、喝酒)也都可能出現,只是沒有那麼難以自拔罷了。通常,這個階段的憂鬱最適合做心理諮詢,找個能瞭解你的人(親人、好朋友、心理諮詢專家)談談,解開你的心結,大多數的人可以在短期之內『不藥而癒』(不超過兩個星期)。
但是,也有人因為社會支持不足(找不到合適的諮詢對象),或是所遭受到的打擊太過嚴重,或是個性上太過偏執(完美主義者、溫室中長大的草莓、強烈自戀傾向、強烈自卑傾向等等),或是具有憂鬱的遺傳體質(基因遺傳),他們會惡化到『嚴重憂鬱發作』的地步。
像小筠就是一個先天個性極端內向,社會支持力量不足的個案。除了憂鬱的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星期,『嚴重憂鬱發作』的症狀也會比『適應障礙併發憂鬱症狀』來得嚴重。最顯著的差別是『失去活力』與『自殺意念』,從而造成患者生活及生命的危機。患者的工作表現變差,甚至到無法上班的地步;他們也可能會陷入自殺的風暴之中,甚至要到精神科病房住院以防止自殺行為。還有些患者會出現妄想(誤以為自己是別人的負擔、自己罪該萬死等等)及幻聽(出現叫自己去死、把自己批評得一無是處的聽幻覺)。他們的心情在一天之內會有所起伏,通常是清晨過早起床時心情最差。
這個階段的憂鬱症病患『一定』要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否則不是自殺死亡,就是生活崩潰、智能退化,最後還是死路一條。幸好,目前的藥物治療效果平均可以讓七成病人康復,加上心理治療可以提高到八成治癒的效果。但單純做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在這個階段並無顯著療效。
憂鬱症也可能慢性化,甚至超過兩年的時間都經常處於心情低落的身心煎熬之中,對當事人的影響真是不可言喻,對整體社會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這也是憂鬱症在近年來受到重視的主因。
職場是重要的生活社區,在職場進行憂鬱症的調查與防治,可以早期發現憂鬱個案,儘速介入治療,以恢復其工作能力;不但能確保員工健康,更能降低雇主因此蒙受的損失,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