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哲學的慰藉~~第一章不受歡迎時的慰藉---十月好書介紹

哲學的慰藉 Alain de Botton 究竟出版
作者被譽為『英國文壇的奇葩』,一位書評人還說他『連掃把的傳記都寫得出來,而且這柄掃把在他筆下絕對是活靈活現。』加上封面上陳列兩排貼著哲學家名字的藥罐,暗示當我們可以藉由某位哲學家的啟發來解決自身的某種困擾,便吸引了我把它買回家讀囉!
第一章 不受歡迎時的慰藉
『我們不該那麼在意群眾如何談論我們,應該在意的是專家在正義和非正義的事情上說些什麼。』~蘇格拉底
故事由描繪蘇格拉底面對死亡的畫作談起,說到這位偉大的哲學家在面對雅典群眾指控他褻瀆神明並判處死刑的反應,在兩千多年後猶令人動容。
和作者一樣,我們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很自然地迎合多數人的想法而不加以懷疑,但大多數人的看法就是真理嗎?蘇格拉底的一生鼓勵人們以睿智的懷疑看待事物,最後他也因此以身殉道。即使過了將近兩千五百年,我們和當時大多數雅典人一樣『抑制懷疑的態度而跟隨群眾,是因為無法說服自己成為一個探尋迄今未知且困難之真理的先鋒。』
我們害怕與眾不同,更擔心因此而招來批評,但要擔憂的並不是有多少人反對我們,而是他們反對的理由有多充分,因此我們應該將注意力從不受歡迎的表象轉移至其背後的原因。可惜的是,我們大部分人選擇媚俗,或是表面媚俗,再私底下我行我素,過著自欺欺人的悲慘生活,還竊喜自己可以藉此倖免於難。
蘇格拉底的悲劇其實是命定的。他的長相奇特,畸形的頭顱搭配五短身材,雖然個性溫馴善良,但不修邊幅且好發議論的行事風格,讓他成為非常特別的存在。當時雅典面臨戰爭失敗與疫病流行的危機,社會即將崩潰,人民極端不滿,執政當局意圖引導群眾不滿情緒,以免引火上身。於是每每在廣場上與人辯論,挑戰約定俗成概念的哲學家便成了無辜的代罪羔羊。所謂『褻瀆神明、腐化年輕人』等等指控,不過是莫須有的罪名罷了。
悲劇的極致是『社會生活是被包圍在人對我們的觀感我們的真實面之間的不相等中。』陪審團希望他認罪協商,但或許蘇格拉底看出他的遭遇是一樁政治陰謀,從而決定以彰顯自己一生所推廣的哲學觀來激發生命的最終價值,放棄在審判過程中為自己脫罪。負責在行刑前看守蘇格拉底的獄卒發現他是一位極端善良之人,卻無能改變彼此的命運。以凶悍聞名的妻子在訣別時哭成淚人兒,眾多前來道別的朋友們也都情緒崩潰,只有哲學家一派從容地請教行刑者在喝下毒藥後該怎麼做才能速死?一位遭到不公平憎恨對待的無辜哲學家讓我們警覺到的是:『當別人無法或不願意公平對待我們時,我們也將遭遇到類似的傷害。』
即使物質文明進步了,但人性沒有改變。堅持經過客觀思辨之後才選擇相信與否的人依舊是少數,人云亦云的盲從之輩仍是主流。執政者逃避責任的心態與羅織代罪羔羊的手段也沒變,只是手法可能更加細緻,罪名可能從『褻瀆神明』改為『貪瀆腐敗』,當年的公民代表審判改為名嘴眾口鑠金吧!
認真一點生活吧!至少不要懶得思考。當面對他人反對的壓力時,想一想別人反對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是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別人反對有理,我們理當改正,不然,請堅持自己思辨的結論。若無法抵禦的刀鋒指向我們其中的某人時,想想蘇格拉底,或許還可以保有一份慷慨就義的從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