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終其一生都在跟自己的絕望戰鬥,也因此才能夠告訴別人,絕望是可以戰勝的。
一個人的先天遺傳有可能使他具有憂鬱症的傾向,但是否會發作,早年的家庭生活卻居於關鍵。
憂鬱症患者要依賴外在的資源才能維持內在的自尊。
深信自己『與眾不同』,用精神分析的術語來說,就是反映所謂的『嬰兒萬能』。
感情上匱乏的孩子,後來之所以會飽受憂鬱之苦,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敵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憂鬱症發作時,轉而跟自己作對的敵意,會使患者貶低自己,或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正如邱吉爾所說:『我的成就極多,到頭來卻一事無成。』
讀後感:
邱吉爾不但是一個背負沈重憂鬱基因的早產兒,其童年更是在父母親極度忽略的狀況下度過。先天不良加上後天失調,注定他要一輩子受情緒折磨。狂妄自大的『躁期』如劃過夜空的流星,短暫的璀璨之後是無邊無盡的黑暗『鬱期』。因為一無所有,所以邱吉爾不顧一切地奮力向前,成就了人間少有的功業;然而,他的內心深處仍是空虛寂寥,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我們深深為英國人感到慶幸,微邱吉爾,無人能抵擋納粹的邪惡勢力席捲歐洲。但我也為邱吉爾感到悲傷,因為終其一生,他一直是個未受到良好照顧的精神病患,孤獨且辛苦地活著。然而,如果他因為服藥或接受心理治療等照顧而變得比較快樂,會不會希特勒就少了一個強力的對手,造成更多人受到納粹荼毒呢?禍福相倚,誰都說不準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