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不合時宜

    某天,突然注意到診所裡『豁然開朗』的匾額,心裡卻浮現出『不合時宜』四個字。這個奇怪的聯想起因於某位個案對我的看法,但他強調這不是詆毀我,而是讚賞。他還找到一段文字來佐證:『明人曹臣所編《舌華錄》載,蘇軾一日飯後散步,拍著肚皮,問左右侍婢:“你們說說看,此中所裝何物?”一婢女應聲道:“都是文章。”蘇軾不以為然。另一婢女答道:“滿腹智慧。”蘇軾也以為不夠恰當。愛妾朝雲回答說:“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軾捧腹大笑。

    蘇軾在政壇上是永遠的反對派。王安石當政推行新法,他反對冒進路線而被放逐;等司馬光當權推翻新法,他又主張去蕪存菁,反對完全廢棄新法,結果被放逐到更偏遠的地方。如此不合時宜,老是和當權派作對的他當然在官場上極不如意,要不是宋太祖趙匡胤留下『不得以言論之故誅殺士大夫』的石刻遺訓,他老兄恐怕十顆腦袋也不夠用了!

    再看看稍後的另一號人物『蔡京』,善於逢迎拍馬的他出身新黨,舊黨得勢之後他又搖身一變成為復辟先鋒。後來他如願當了宋徽宗的宰相,個人享盡榮華富貴,卻也葬送了大宋半壁江山。一百年後偏安的南宋又出了個『賈似道』,和蔡京一樣屬於聰明絕頂的人物,把持朝政三十年後斷送了大宋剩下的半壁江山,讓漢民族第一次嚐到亡國的滋味。

    相較於『不合時宜』的蘇軾,這兩位『識時務』的『俊傑』在其人生的大半時間是成功的,但後世對於前者人格的評價卻是高於後兩者的。假設世界上每個人都很聰明,知道該如何在價值觀快速轉變的社會中謀求生存,那會是個怎樣的社會?又如果每個人都堅持既定的立場,拒絕去思考對立面的主張,那又會是怎樣的社會?而保持客觀冷靜,善意對社會上的紛爭提出意見者,又會遭到怎樣兩面不是人的攻訐呢?又或保持沈默,對一切視若無睹,當吐出人生最後一口氣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而我最不合時宜的立場,則是『在不公不義的社會功成名就是一件可恥的事』,如此而已。
 
回到官網